Ctrl+K

搜尋方式

命面提耳

ㄇㄧㄥˋ ㄇㄧㄢˋ ㄊㄧˊ ㄦˇ

即「耳提面命」。見「耳提面命」條。

辨識

參考詞語:「耳提面命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耳提面命」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詩經》是現存最早的詩歌總集採集周初至春秋中葉五百年間的歌謠作品和宗廟樂章、非一時一地一人所作、共三百零五篇、分為風、雅、頌三大類。「」是朝廷上的樂歌、又分為大雅、小雅。〈抑〉一詩出自大雅、相傳是春秋衛武公所作、用以自勵之詩。周公平定武庚之亂後、封康叔於衛、建立衛國。康叔的八世孫姬和因為攻滅西戎有功、受周平王賜爵、是為衛武公。衛武公治理國家態度十分開明、總是廣納百官的意見、做為施政的參考、因此得到衛國臣民的愛戴、讓衛國成為春秋初年的大國。在這一段詩中、衛武公表達了他對後代子孫的關心與懇切叮嚀、他說:「這些年輕人啊!還不懂得分辨善惡得失。為了怕他們迷失方向、我不僅當面告誡他們、還用手提拉著他們的耳朵、詳細地叮囑、希望他們永遠記住我的吩咐。」後來「耳提面命」這句成語、就從詩中「匪面命之、言提其耳」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懇切教誨

書證

  1. 宋.朱熹〈與陳丞相別紙二〉:「此蓋家庭平日不言之教有以啟之、非面命耳提之所及也。」
  2. 宋.劉克莊〈擬撰科詔回奏〉:「幸以翰墨小技、待罪視草、詞意有未穩處、仰荷明主親灑奎畫、不啻面命耳提。」

在其他地方搜尋「命面提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