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臍莫及」之「臍」、典源作「齊」。「齊」通「臍」、臍就是肚臍。用嘴咬自己的肚臍、是做不到的事。比喻後悔已遲。語本《左傳.莊公六年》。
比喻後悔已遲。
用在「後悔莫及」的表述上。
參考詞語:「噬臍何及、噬臍無及」
「噬齊」同「噬臍」。要人用嘴咬自己的肚臍、是做不到的事。根據《左傳.莊公六年》記載、楚文王出兵攻打申國、路經鄧國時、鄧祁侯因為楚文王是自己的外甥、於是設宴款待。這時騅甥、聃甥、養甥三人請求鄧祁侯趁機殺了楚文王、他們認為將來滅掉鄧國的人一定是楚文王、如果不儘早動手、以後再後悔、就來不及了。但是鄧祁侯不答應。結果莊公十六年、楚文王出兵滅掉鄧國。後來「噬臍莫及」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後悔已遲。「噬臍莫及」完整語形見於明朝焦竑《玉堂叢話.卷七.規諷》:「宜鑒覆轍、為宗社生靈永遠之謀、失今不圖、噬臍莫及。」意思是:為了人民社稷著想、要避免重蹈覆轍、免得後悔已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