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向壁虛造」。見「向壁虛造」條。01.清.譚嗣同〈致劉淞芙書〉:「彼國作者必考證今古、然後下筆、非若今之嚮壁虛造、苟然而已也。」02.清.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五.楊用修杜撰李後主詞》:「即詞境詞格亦與之俱高。雖重光復起、宜無間然。或猶譏其嚮壁虛造、寧非固歟。」
參考詞語:「向壁虛造」
此處所列為「向壁虛造」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向壁虛造」原作「鄉壁虛造」。這個成語的典源出自於漢.許慎〈說文解字敘〉。秦始皇焚書、許多重要的書籍因此失傳。漢景帝子魯恭王在孔子舊宅壁中發現許多古文經、包括《禮記》、《尚書》、《春秋》、《論語》、《孝經》等、但因為與通行的今文差異很大、許多人不相信那是真本;所以漢.許慎〈說文解字敘〉說:「世人大共非訾、以為好奇者也、故詭更正文、鄉壁虛造不可知之書、變亂常行、以燿於世。」意思是說:當時的人對這批書大加非毀、認為是好奇的人故意改變字體、對著孔壁、憑空假造出來的、藉以炫耀於世。後來「向壁虛造」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憑空捏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