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為家
ㄙˋ ㄏㄞˇ ㄨㄟˊ ㄐㄧㄚ
四海、古代認為中國四周環海、以四海比喻四方、泛指全國各處。「四海為家」形容帝業宏大、富有四海、天下一家。#語出《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後轉用「四海為家」形容志向遠大或比喻人漂泊不定、居無定所。
△「四海一家」
用法
形容富有四海、天下一家。&比喻人漂泊不定、居無定所。
用在「大權在握」的表述上。&用在「四處漂泊」的表述上。
例句
- 帝王之業、四海為家、普天下莫非王土。
- 古代帝王以四海為家、希望恩澤普被天下。
- &
- 如今兄弟四海為家、並無固定住所。
- 他是一位浪跡天涯、以四海為家的俠客。
- 大丈夫四海為家、走到哪兒、哪兒都是家。
- 我以後要當個船員、周遊全世界、四海為家。
- 他喜歡孤獨、是故一生四海為家、行無定蹤。
- 我是個喜歡旅行的人、習慣過著四海為家的日子。
- 我鼓勵年輕人揚帆遠颺、四海為家、成就一番事業。
- 這些年、為了考察恐龍化石、我跑遍世界各地、四海為家。
辨識
近義:天下為家、浪跡天涯、浪跡浮蹤、斷梗飄蓬
典故說明
據《史記.卷八.高祖本紀》載、漢朝初年、經過秦末動亂後、天下剛剛安定、朝廷打算在首都長安建造宮殿。後來漢高祖劉邦必須帶兵征討東垣、消滅齊王韓信的殘餘勢力、建造宮殿的事就交由丞相蕭何處理。蕭何把未央宮建造得富麗堂皇。劉邦回來看到後、很不高興、責怪蕭何說:「天下不安、連年戰亂、還沒完全平定、成敗也很難預料、怎麼現在就把皇宮建造得這麼豪華?」蕭何回答說:「就因為天下還沒平定、才乘機會建造宮殿。況且天子富有四海、天下一家、不將宮殿建得壯麗、無法彰顯出天子的尊寵威嚴。並且現在就將皇宮建得廣大些、以後子孫就不需要再擴建了。」劉邦聽了覺得很有道理、才轉怒為喜。後來「四海為家」被用來形容帝業宏大富有、一統天下。亦轉用於形容人志向遠大、或比喻人漂泊無定所。
書證
-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且夫天子四海為家、非壯麗無以重威、且無令後世有以加也。」(源)
- 《高僧傳.卷三.求那跋摩》:「帝王以四海為家、萬民為子、出一嘉言、則士女咸悅;布一善政、則人神以和。」
- 唐.陳諷〈連理樹賦〉:「想雙枝於棠棣、感合體於君臣。四海為家、豈必移根於上苑?」
- 明.羅貫中《風雲會》第一折:「四海為家、寸心不把名牽掛。待時運通達、我一笑安天下。」
- 《隋唐演義》第四一回:「蒙老伯錯愛;但李密身如飄蓬、四海為家、何暇計及家室?」
- 《痛史》第八回:「我此時是一無牽掛、四海為家、可以說得『行無定蹤』的了。」
《成語典》版本編號:2020_20241226
© 中華民國教育部 (Ministry of Education, R.O.C.)
使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