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如雷灌耳

ㄖㄨˊ ㄌㄟˊ ㄍㄨㄢˋ ㄦˇ
  1. 比喻人名氣很大,眾所共聞。元.無名氏《漁樵記》第一折:「久聞賢士大名,如雷灌耳。今日幸遇尊顏,實乃小官萬幸也。」《儒林外史》第一○回:「久仰大名,如雷灌耳,只是無緣,不曾拜識。」也作「如雷貫耳」。

如雷灌耳

ㄖㄨˊ ㄌㄟˊ ㄍㄨㄢˋ ㄦˇ

猶「如雷貫耳」。見「如雷貫耳」條。01.《水滸傳》第六二回:「小可久聞員外大名、如雷灌耳、今日幸得拜識、大慰平生。」02.《儒林外史》第一○回:「久仰大名、如雷灌耳、只是無緣、不曾拜識。」

辨識

參考詞語:「如雷貫耳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如雷貫耳」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如雷貫耳」指像雷聲傳入耳朵樣響亮、比喻人名氣很大、眾所共聞。這句成語常見於戲曲小說中、如元代鄭廷玉所寫的戲曲《楚昭公》、故事中寫到春秋時吳王闔閭珍愛的一把寶劍飛入楚國、為楚昭公所得。吳王屢次向楚昭公索劍、楚昭公都不肯還。吳王一氣之下、便下了戰書結果楚國被吳國伍子胥等人打得大敗。楚國大夫申包胥、前往秦國商借救兵、但秦王不肯出兵、申包胥就在秦國痛哭七天七夜。秦昭公看申包胥日夜號哭、忠烈動人、心受感動、於是答應借申包胥十萬雄兵、命姬輦為主帥、助楚昭公復國。姬輦向申包胥報到時、申包胥即說:「久聞元帥大名、如雷貫耳。蒙秦王憐憫發兵相救、有勞元帥領兵前往、真是楚國人民的萬幸!」這裡就用了「如雷貫耳」來稱讚姬輦名氣很大。因為這句成語是用來讚頌他人的聲名、所以常和「久聞大名」、「久仰大名」連用。

書證

  1. 《水滸傳》第六二回:「小可久聞員外大名、如雷灌耳、今日幸得拜識、大慰平生。」
  2. 《儒林外史》第一○回:「久仰大名、如雷灌耳、只是無緣、不曾拜識。」

在其他地方搜尋「如雷灌耳」

有提到「如雷灌耳」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