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將陋就簡

ㄐㄧㄤ ㄌㄡˋ ㄐㄧㄡˋ ㄐㄧㄢˇ

即「因陋就簡」。見「因陋就簡」條。

辨識

參考詞語:「因陋就簡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因陋就簡」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因陋就簡」原作「因陋就寡」。秦時焚書坑儒、只留下醫藥及卜筮之書、其餘書籍幾乎付之一炬。漢興之後、朝廷為了復興文化、一方面廣蒐經書的斷簡殘篇、一方面也請年老學者口述經文、以當時通用的文字隸書」記錄下來。漢武帝時、魯恭王破壞孔子故居、在牆壁中發現了由秦前文字所寫成的經書。哀帝時、劉歆又於祕府校書時發現了其他的古文經書。因為使用的文字不同、所以用隸書寫成的經書被稱為「今文經」、而由秦前文字寫成的經書則稱為「古文經」。兩者的經書雖同、但內容實有出入、且兩派學者的治學研究態度更是大相逕庭、今文經學者偏重微言大義、被朝廷視為標準、由博士學官講授;古文經學者則偏重於名物訓詁、流傳於民間。因此兩派學說時見互相攻詰對立。劉歆是西漢末年的古文經學者、為劉向之子、他繼承父志、整理群書、編成《七略》、是《別錄》之後目錄學的重要著作。當時劉歆為了支持設立古文經的學官、撰〈移書讓太常博士〉、責備太常博士、認為他們不重視古文經的價值、只在今文經的斷簡殘篇中、做分析文句的瑣碎工作、態度馬虎、不求完備、這樣即使窮盡一生也無法對經書完全通曉。後來劉歆文中的「因陋就寡演變為「因陋就簡」這句成語、比喻遷就簡陋的現有條件去做事。

書證

  1. 清.錢泳《履園叢話.卷二三.雜記上.率由舊章》:「而監造之紳衿華鳳儀輩、因人碌碌、亦不與韓君辯、將陋就簡、數月而成。」

在其他地方搜尋「將陋就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