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居安慮危

ㄐㄩ ㄢ ㄌㄩˋ ㄨㄟˊ
  1. 處安樂之境,要想到可能出現的危險、困難。《宋書.卷七九.文五王傳.竟陵王誕傳》:「然居安慮危,不可不懼。」也作「居安思危」、「處安思危」。

居安慮危

ㄐㄩ ㄢ ㄌㄩˋ ㄨㄟˊ

慮,思慮。「居安慮危」同「居安思危」。見「居安思危」條。

辨識

參考詞語:「居安思危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居安思危」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秋時,有一次幾個諸侯國聯合攻打鄭國,鄭國人相當害怕,就準備禮物要去賄賂其中最大的晉國,用以求和。鄭國一共送了三名樂師,裝配齊全的兵車一百輛,各種樂器以及歌女十六人給晉國。晉國國君晉悼公看到後,非常高興,將半數的樂器與歌女賜給大臣魏絳,感謝他對國家貢獻。但魏絳卻謝絕了晉悼公的贈禮,並藉此機會向悼公進諫說:「今天國家這樣的強盛,是因國君您的才能及眾臣的同心協力,我個人哪有什麼貢獻呢?但臣希望您在享樂的同時,不要忘了國家大事。《書經》裡有句話說:『處於安樂的時候,要想到危險可能隨時會出現。』這樣才能及早做防備,有了防備就不怕災難。我斗膽以這句話規勸您。」晉悼公說:「您的教訓我豈敢不接受?但是沒有您的話,我不可能有今天這樣的成就。賞賜臣子禮物是國家的常規,不可廢除,您就收下吧!」魏絳也就遵循禮制,收下這些贈禮。後來此處所引的《書經》原文「居安思危」成為一成語,用來指處於安樂的時候,要想到危險可能會隨時出現。

書證

  1. 《宋書.卷七九.文五王列傳.竟陵王誕》:「今雖先天不逮,動干休慶,龍舟所幸,理必利涉,然居安慮危,不可不懼。」
  2. 明.余繼登《典故紀聞》卷二:「自古帝王居安慮危,處治思亂,今天下初定,豈可遽以為安而忘警戒!」

在其他地方搜尋「居安慮危」

有提到「居安慮危」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