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精益求精」。見「精益求精」條。01.元.姚燧〈讀史管見序〉:「世烏乎知其竄削之勤、已精求精、已密如密、垂後之不苟哉?」
參考詞語:「精益求精」
此處所列為「精益求精」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論語.學而》記錄了子貢和老師孔子的一段對話。子貢問孔子說:一個人貧窮而不對人諂媚、富裕而卻不以驕氣待人是怎樣的呢?孔子回答說、這樣的人算是可以的、但仍比不上一個貧困卻樂在其中、富裕卻仍然好禮的人。子貢聽了老師的回答後、便舉《詩經》所說:『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來回應、進而領悟到無論精製器具也好、進德修業也好、都不可安於小成、應力求好上加好、以期盡善盡美的道理。後世宋代理學家朱熹在為《論語.學而》作注時、也針對「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這兩句話加以注解:「精製骨、角、玉、石之器、已經很精緻漂亮、再經過切、磋、琢、磨等方法加工修飾、就更精美了。」這正是「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力求精進的精神。後來「精益求精」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表達好還要更好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