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鳥盡弓藏」。見「鳥盡弓藏」條。01.《舊唐書.卷一二一.僕固懷恩列傳》:「弓藏鳥盡、兔死犬烹、臣昔謂非、今方知實。」02.《漢口叢談》卷一引清.蔣蔣邨〈後湖感賦〉:「伍子鴟夷亞夫餓、弓藏鳥盡終誰憐?」
參考詞語:「鳥盡弓藏」
此處所列為「鳥盡弓藏」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劉安是漢高祖劉邦的孫子、世襲封為淮南王。他善於文辭、受漢武帝寵愛。武帝曾命他作一篇離騷賦、他僅花一個早上的時間就完成了、文思敏捷、可見一斑。劉安與門下食客、方士合著《淮南子》一書、內容多為道家思想、並融匯了先秦各家的學說、今日僅存內篇、餘皆散佚。後來劉安因為謀反的計畫洩露、自縊而死。《淮南子.說林》中提到「狡兔捕獲了、就把獵犬烹煮來吃;高飛的鳥射盡了、就將弓箭收藏起來」、意思就是事情成功之後、有功之人已無利用價值、不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獎賞、反因才能出眾、受到猜忌、而遭到殺害或疏遠。後來「鳥盡弓藏」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事成之後、有功之人卻遭到殺戮或疏遠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