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得不酬失

ㄉㄜˊ ㄅㄨˋ ㄔㄡˊ ㄕ
  1. 形容做一件事所付出功夫太多,而得到的成果太少。《後漢書.卷八七.西羌傳.論曰》:「軍書未奏其利害,而離叛之狀已言矣。故得不酬失,功不半勞。」也作「得不酬失」、「得不償失」。

得不酬失

ㄉㄜˊ ㄅㄨˋ ㄔㄡˊ ㄕ

酬、報償。「得不酬失」即「得不償失」。見「得不償失」條。01.《後漢書.卷八七.西羌傳》:「論曰:『……軍書未奏其利害、而離叛之狀已言矣。故得不酬失、功不半勞。』」(源) 

辨識

參考詞語:「得不償失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得不償失」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得不償失」原作「得不酬失」。漢時西羌所居區域屬於西漢統轄範圍、由於漢代統治階級不斷侵奪西羌生存的空間、羌人抗爭前後延續一百餘年之久。羌人與漢朝力量對比雖然懸殊、數次抗爭都被漢朝鎮壓下來、但漢朝長期所耗費的人力金錢甚巨、等到羌人亂事略定、而漢朝的國勢也已衰弱了。所以范曄感歎說:國家付出這麼大的成本去平亂、但所得的效果卻是有限、並且造成國勢的衰敗、實在是「得不酬失」啊!酬、就是報償的意思。後來「得不償失」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所得不足以抵補所失。出現得不償失」的書證如宋.蘇軾〈和子由除日見寄〉詩:「往事今何追、忽若箭已釋;感時嗟事變、所得不償失。」

書證

  1. 《後漢書.卷八七.西羌傳》:「論曰:『……軍書未奏其利害、而離叛之狀已言矣。故得不酬失、功不半勞。』」(源)

在其他地方搜尋「得不酬失」

有提到「得不酬失」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