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軍旅。「投筆從戎」指棄文從軍,以衛國立功。#典出《東觀漢記.卷一六.班超列傳》。
01.唐.陳子昂〈為金吾將軍陳令英請免官表〉:「始年十八,投筆從戎。西踰流沙,東絕滄海。南征北伐,無所不至。」 02.清.王韜《淞濱瑣話.卷四.反黃粱》:「我未嘗不思投筆從戎,上馬殺賊,請纓自效,擊楫興悲,特患上之人不我用耳。」 03.《孽海花》第二五回:「你道珏齋為何安安穩穩的撫臺不要做,要告奮勇,去打仗呢?雖出於書生投筆從戎的素志,然在發端的時候,還有一段小小的考古軼史。」
比喻棄文從軍,以衛國立功。褒義。
近義:棄文就武
參考詞語:「棄筆從戎」
據《東觀漢記.卷一六.班超列傳》載,東漢時,班超因家境貧困,只好為官府抄寫書籍,賺取微薄薪水,以供養母親,貼補家用。有一天,他做得有些厭煩,便停止抄寫,將筆擱置於一旁,嘆息說:「大丈夫應效法傅介子、張騫等人,立功邊疆,保家衛國,怎能長久從事文書工作,將生命耗費在筆硯之間呢?」於是決定從軍報效國家。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投筆從戎」,用來指棄文從軍,以衛國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