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披毛求瑕

ㄆㄧ ㄇㄠˊ ㄑㄧㄡˊ ㄒㄧㄚˊ

披,分開。瑕,過失缺點。「披毛求瑕」猶「吹毛求疵」。見「吹毛求疵」條。01.《魏書.卷三五.崔浩列傳》:「是以披毛求瑕,妄張賊勢,冀得肆心。」 

辨識

參考詞語:「吹毛求疵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吹毛求疵」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韓非,戰國時韓國的宗室公子,是當時先秦諸子學派裡,一位重要的法家代表人物,主張君王治理國家須結合法、術、勢三者。《韓非子.大體》指出識大體的人,不會讓自己的一點小聰明迷惑己心,也不會以一己的私利追求而操心勞神。韓非認為法治精神是重要的,他認為古時能執守大體的君王,用嚴明的法律來治理國家,用分明的賞罰來獎善懲惡,用客觀標準來評量事物的輕重大小;不違反天理,不傷害人性;也不在細微的地方刻意尋找缺點和毛病。後來原文中「吹毛而求小疵」,演變成「吹毛求疵」這句成語,用來比喻刻意挑剔過失或缺點。

書證

  1. 《魏書.卷三五.崔浩列傳》:「是以披毛求瑕,妄張賊勢,冀得肆心。」

在其他地方搜尋「披毛求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