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方駕齊驅

ㄈㄤ ㄐㄧㄚˋ ㄑㄧˊ ㄑㄩ
  1. 雙方實力相當,不分軒輊。唐.楊烱〈唐右將軍魏哲神道碑〉:「文昭武穆,方駕齊驅。」也作「並駕齊驅」。

方駕齊驅

ㄈㄤ ㄐㄧㄚˋ ㄑㄧˊ ㄑㄩ

方、並。「方駕齊驅」猶「並駕齊驅」。見「並駕齊驅」條。01.唐.楊炯〈唐右將軍魏哲神道碑〉:「文昭武穆、方駕齊驅。公子王孫、朱輪華轂。」 

辨識

參考詞語:「並駕齊驅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並駕齊驅」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南朝文人劉勰的《文心雕龍》一書、主要在論述文章的體制以及文學源流、原理、批評方法等、對後世文學創作與文學批評有很深遠的影響。其中〈附會〉一篇闡述文章結構要首尾一貫、文意要緊密充實的寫作道理。說明寫文章必須先構思文章的架構、因為文章並沒有固定的格式規範、寫作時的思緒也是變化多端、如果一開始不先做好全面的安排、文意一定會相當混亂、也就不可能寫出好的文章、所以一定要先認識文章的條理。劉勰用駕馭馬車來比喻構思的重要性:「駟牡異力、而六轡如琴;並駕齊驅、而一轂統輻」、意思是說:這就有如四匹馬拉車、每匹馬的力道不一、但韁繩如能操作得像琴弦一樣和諧的話、四匹馬就能齊頭並進、車轂也能控制好輪輻、讓車子快速前進。「並駕齊驅」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被用來比喻彼此實力相當、不分軒輊。

書證

  1. 唐.楊炯〈唐右將軍魏哲神道碑〉:「文昭武穆、方駕齊驅。公子王孫、朱輪華轂。」

在其他地方搜尋「方駕齊驅」

有提到「方駕齊驅」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