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春華秋實

ㄔㄨㄣ ㄏㄨㄚ ㄑㄧㄡ ㄕˊ
  1. 語本《三國志.卷一二.邢顒傳》:「而楨禮遇殊特,顒反疏簡,私懼觀者將謂君侯習近不肖,禮賢不足,採庶人之春華,忘家丞之秋實。」比喻文質不同。清.汪熷〈長生殿序〉:「春華秋實,未可相兼。」

  2. 比喻學識淵博,品高行純。

春華秋實

ㄔㄨㄣ ㄏㄨㄚ ㄑㄧㄡ ㄕˊ

春花秋實」、典源作「春發其華、秋收其實」、本義為春天開花、秋天結果的自然景象。語本《後漢書.卷五二.崔駰列傳》。後世引申、產生兩種意義:一為比喻文質、各擅其勝。「春華」喻文、多指文采、「秋實」喻質、多指內涵。二為比喻努力與成果過程因果關係、即有「春華」才有「秋實」之意。

用法

春天開花、秋天結果的自然景象。&比喻文質、各具擅勝。&比喻努力與成果過程的因果關係。

用在「開花結果」的表述上。&用在「各有特色」、「各有所長」的表述上。&用在「辛勞有成」的表述上。

例句

  1. 眼看屋前的果樹春華秋實、一年又將過去。
  2. 對於許多植物而言、春華秋實是最平常不過了!或許這就是一種生命法則
  3. 這兩幅畫、春華秋實、讓人難以取捨
  4. 這兩篇文章春華秋實、各有所長、不能相提並論。
  5. 這兩個人的文章、春華秋實、你怎麼學也學不來的。
  6. 這兩件作品一重華麗、一重樸實、春華秋實、各有特點。
  7. 雖然在同一位老師門下受業、但是春華秋實、難分軒輊。
  8. 春華秋實、沒有平日的辛苦耕耘、哪有今天豐富的收穫?
  9. 他的學問能夠這麼淵博、全靠平日的努力、正所謂春華秋實、此言不虛。

辨識

近義:各有千秋

參考詞語:「春花秋實

典故說明

崔駰(?∼西元92)、字亭伯、東漢安平人。年少時便與班固、傅毅齊名、學問淵博、擅長文章。由於致力研讀典籍、因此並不汲汲於追求仕宦。當時即有人譏諷說崔駰此人性格太過沈靜、少與人互動、日後恐怕會有名聲才能不相符合的情況。崔駰於是寫下〈達旨〉來表白自己的心境。文中先提起一段時人勸進投入仕宦生活的話、其中就引錄《易經》的話說:「聖人備置實物是要讓人使用」。又說「功業尊高盛大、然後可以受人觀仰、而後才能上下交相融合。」天地萬物遵行自然的規律、陰陽自有定則。就如同春天開花、秋天才能收成其果實、有始有終、才有實質收穫。後來「春華秋實」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三國志.卷一二.魏書.邢顒傳》中、劉楨曾經上諫曹植、他認為曹植「採庶子之春華、忘家丞之秋實。」「庶子」、「家丞」皆為邢顒自稱、而「春華」指其文采學問、「秋實」則指其品德情操、這是以「春華」與「秋實」比喻「」與「」、文與質各有擅勝。又《顏氏家訓.勉學》中說:「夫學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秋登其實;講論文章、春華也、脩身利行、秋實也。」也是以「春華」喻文、「秋實」喻質、而儼然有以「」為手段、以「」為目的之觀念、即「春華」之文采、乃為了「秋實」的利行、二者有著因果的意涵。由此再引申、就產生了比喻努力與成果過程因果關係的意義。

書證

  1. 南朝梁.梁元帝《金樓子.卷五.著書.懷舊序》:「日月不居、零露相半、素車白馬、往矣不追。春華秋實、懷哉何已!」
  2. 清.汪熷〈洪昇長生殿傳奇序〉:「春華秋實、未可相兼;樂旨潘辭、尤難互濟。」
  3. 清.龔自珍〈鴻雪因緣圖記序〉:「不過博覽書史、周知掌故、上足以備人主燕閒之顧問、宦轍所至、宏獎士類、進其春華秋實之士而揚扢之。」

在其他地方搜尋「春華秋實」

有提到「春華秋實」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