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望而卻步

ㄨㄤˋ ㄦˊ ㄑㄩㄝˋ ㄅㄨˋ
  1. 看見危險或困難的事而退卻不前。
    [例]他有懼高症,所以對乘坐雲霄飛車望而卻步。

望而卻步

ㄨㄤˋ ㄦˊ ㄑㄩㄝˋ ㄅㄨˋ
  1. 看見了危險或力所不及的事,就退卻不前。清.袁枚《隨園詩話補遺》卷七:「今藏園、甌北兩才子詩,鬥險爭新,余望而卻步。」

望而卻步

ㄨㄤˋ ㄦˊ ㄑㄩㄝˋ ㄅㄨˋ

看見了就退縮不前。指危險或能力不及的事,令人看了就退卻不前。語或本明.徐光啟〈復周無逸學憲書〉。

用法

危險或能力不及的事,令人見了就退卻不前。

用在「顧忌畏縮」的表述上。

例句

  1. 他有恐水症,所以對水上活動望而卻步。
  2. 遇到險阻就望而卻步的人,是很難有成就的。
  3. 這本小說太難懂了,許多讀者翻了兩頁就望而卻步。
  4. 經過數天辛苦的跋涉,這座令人望而卻步的大山,終於被我們征服了!
  5. 這座高山令很多人望而卻步,但我們憑著不畏艱難的毅力,終於登頂成功。
  6. 這件任務看來好像難得讓人望而卻步,實際做了之後,才發現沒那麼困難。

辨識

近義:畏縮不前望而生畏

反義:勇往直前

參考詞語:「望之卻步

典故說明

「望而卻步」典源作「望之卻步」。看到了一件困難或危險的事,有些人會去克服,有些人則會畏縮不前,後者的情形,就可以用「望而卻步」來形容。「」是退後不前的意思,《孔子家語.儒行解》說:「是猶卻步而欲求及前人,不可得也。」意思是一個人退縮不前而想趕上前人的成就,是不可能的。徐光啟(西元1562∼1633),字子先,明朝算學家,上海人。從利瑪竇學天算之學,為中國人研究西洋科學之始,曾任禮部尚書譯著甚多,以幾何原本、農政全書等最著。當時明朝政局混亂,黨爭造成朝政敗壞國力日衰。徐光啟看到這種情形,便感嘆地表示,黨爭耗費了士大夫的精力和才智,而對國家社會毫無幫助,而且同黨之人對彼此的陋行姑息容忍,更叫他每次想到就非常痛心,看到了就退縮不前,不願與之同流合污。清.袁枚《隨園詩話補遺.卷七》:「今藏園、甌北兩才子詩,鬥險爭新,余望而卻步。」則以「望而卻步」形容蔣士銓、趙翼的詩太過艱澀難懂,令人讀了就會退卻害怕。「望而卻步」一般用來形容危險或能力不及的事,令人見了就退卻不前。

書證

  1. 清.張英《文端集.卷四五.聰訓齋語》:「高位者,責備之地、忌嫉之門、怨尤之府、利害之關、憂患之窟、勞苦之藪、謗訕之的、攻擊之場。古之智人, 往往望而卻步。」
  2. 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三:「蹈揚湖海,一發無餘,是(陳)其年短處,然其長處亦在此。蓋偏至之詣,至於絕後空前,亦令人望而卻步。」
  3. 清.陸隴其〈呻吟語序〉:「吾見今人之病多矣,能知其病者有幾?……方且揚揚自得,以為快意。所以揚其波而助其燄者,無所不為,此和扁所以望而卻步也。使能呻吟如先生,庶幾其有瘳乎!」
  4. 清.查繼佐《罪惟錄.傳十.薛瑄傳》論曰:「夫為人臣,使人望而卻步,則幸逢大慶之朝矣。」
  5. 清.袁枚《隨園詩話.補遺.卷七》:「今藏園、甌北兩才子詩,鬥險爭新,余望而卻步。」

在其他地方搜尋「望而卻步」

有提到「望而卻步」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