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池魚之禍

ㄔˊ ㄩˊ ㄓ ㄏㄨㄛˋ
  1. 比喻無端受牽累而遭殃。參見池魚之殃」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四:「道士道:『不出三年,世運變革,地方將有兵戈大亂,不是這光景了。你快擇善地而居,免受池魚之禍。』」

池魚之禍

ㄔˊ ㄩˊ ㄓ ㄏㄨㄛˋ

比喻無辜的災禍。見「殃及池魚」條。01.《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四:「你快擇善地而居,免受池魚之禍。」

用法

01.《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四:「你快擇善地而居,免受池魚之禍。」

辨識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殃及池魚」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秋時,宋國的司馬桓魋曾受到景公的寵信,權傾一時,家財萬貫,還擁有一顆珍貴的寶珠。後來他因犯罪逃亡國外,景公想要那顆寶珠,便派人去問他寶珠的下落,桓魋隨口答說:「我丟到池子裡了。」眾人便將池水排盡找那顆珠子,但卻一無所獲,且因為沒有水,池子裡的魚都乾死了。宋景公為了要找寶珠,排光池水,使池裡的魚受到無辜牽連。後來這個故事濃縮成「殃及池魚」,比喻無故受到牽累。另外,漢朝應劭的《風俗通義》裡,也有記載殃及池魚」的不同故事。他寫到「城門失火,禍及池中魚」的來源,一般的說法是:一個看守城門的人,姓池名魚,城門失火時上前撲救,結果被燒死。但有一本《百家書》裡卻是記載:「宋國的城門失火,眾人舀池子裡的水救火,池水因而乾枯了,裡面的魚都露了出來,就被大家抓去吃。」也說明了池魚因城門失火而受到無辜牽連


有提到「池魚之禍」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