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自得自滿的樣子。語出《史記.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列傳》。 △「自鳴得意」
01.《史記.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列傳》:「太后豈以為臣有愛,不相魏其?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難以為相,持重。」(源) 02.宋.陳亮《陳亮集.卷九.論.王珪確論如何》:「吾之所長既已暴白於天下,而猶眷眷於同列之公論,固非沾沾自喜之為也。」 03.宋.黃榦〈與張敬父書〉:「小才小慧,殊不足道,稍足以異於流俗,便沾沾自喜,識者視之,政可一笑。」 04.《明史.卷二八七.文苑列傳三.皇甫涍》:「汸,字子循,七歲能詩。官工部主事,名動公卿,沾沾自喜,用是貶秩為黃州推官。」 05.《聊齋志異.卷四.辛十四娘》:「會提學試,公子第一,生第二。公子沾沾自喜,走伻來邀生飲。」
形容自得自滿的樣子。
參考詞語:「沾沾自足」
沾,音ㄓㄢ。沾沾,自得貌。不可寫作「粘」。 「沾沾自喜」及「自鳴得意」都有自滿、得意的意思。
「沾沾自喜」側重於自得、自滿的樣子;「自鳴得意」側重於自豪、自誇的表現。 |
沾沾自喜 自鳴得意 ○ ㄨ 喜宴上,賓客們頻頻稱讚新娘子美貌大方,他聽了心中∼,慶幸自己能娶個美嬌娘。 ㄨ ○ 他的作品不過得了個小獎,就∼地到處炫耀。
據《史記.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列傳》載,竇嬰是漢景帝的母親竇太后的堂侄,他喜歡結交四方賢人,在漢景帝初年時擔任詹事的官。有一天,他陪著景帝和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喝酒,景帝酒喝多了,糊裡糊塗地說:「如果我死了,就把王位讓給我弟弟繼承。」竇嬰認為漢朝的制度是傳子不傳弟,於是表示反對,因此,觸怒了竇太后,把他除籍,不准他朝見。後來,吳王濞和楚王戊起兵造反,時局很危急,景帝在宗室以及諸竇姓外戚中找不到能用的人,只好請竇嬰出來當大將軍,把吳、楚亂事敉平。之後竇嬰受到重用,被封為魏其侯。後來竇嬰當了太子栗的老師,景帝七年,太子栗被廢,竇嬰雖然極力諫爭,但不被採納,於是就稱病辭官。許多賓客辯士遊說他,他就是不出來。後來好不容易聽從梁人高遂的說詞,才又再出來做官。過了一段時間,宰相桃侯辭官,竇太后想請竇嬰來繼任,但景帝不贊成,並且說:「竇嬰這個人過於自滿,總是沾沾自喜,且行事輕率,不是能重用的人。」於是沒有起用他作宰相。後來「沾沾自喜」演變為成語,就用來形容自得自滿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