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海中尋找一根細小的針。比喻東西很難找到或事情很難做到。※#語或本元.吳昌齡《二郎收豬八戒》第二折。 △「水中撈月」
01.《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一面點起民壯,分頭追捕,多應是海底撈針,那尋一個?」 02.《兒女英雄傳》第一一回:「書辦搖著頭說道:『太老爺要拿這個人,只怕比海底撈針還難。』」
比喻東西很難找到或事情很難做到。
近義:挾山超海
反義:手到擒來、反掌折枝、易如反掌、探囊取物、唾手可得、輕而易舉、甕中捉鱉
參考詞語:「大海撈針、東海撈針、東海撈鍼、水底撈針、海內尋針」
「海底撈針」及「水中撈月」都有目標難以達成的意思。
「海底撈針」側重於目標雖難達成,但猶有可能;「水中撈月」側重於目標是不實在的,根本沒有希望達成。 |
海底撈針 水中撈月 ○ ㄨ 這些文件堆得這麼亂,想要找到那封信可要像∼一樣了。 ㄨ ○ 這些問題早已無解,你硬要找出答案,豈非在∼!
針是十分細小的東西,要在浩潮大海中尋找一根針談何容易,所以用「海底撈針」來比喻東西難找或事情很難做到。這個成語的用法在元曲中可見,例如吳昌齡的《二郎收豬八戒》雜劇。吳昌齡是元代著名戲曲作家,生平不詳,撰有《西天取經》、《東坡夢》、《張天師》等雜劇共十二種。在《二郎收豬八戒》中,描述了二郎神收服豬八戒的故事。在《西遊記》中,豬八戒與孫悟空、沙悟淨同為唐三藏的弟子,護送唐三藏前往天竺取經。相傳豬八戒本是天庭的天蓬元帥,因觸犯天條,被貶入凡間,不慎投胎為豬,但仍有神通。豬八戒天性貪食好色,曾化身男子前往高家莊提親,後被視破,遭到收伏。因為豬八戒什麼都不怕,只怕二郎神的哮天犬,故吳昌齡以此傳說作為題材,寫了這齣雜劇。在曲詞中,吳昌齡描寫閨女待嫁,但姻緣天定不能強求,苦無對象只好蹉跎青春的幽怨心情,用「海內尋針」來形容如意郎君難以尋覓。這裡的「海內尋針」意同「海底撈針」,另外明代朱權的《荊釵記》也用了「東海撈針」,意思也是一樣的。如果要追探更早的典源線索,唐代道世所編的《法苑珠林.卷二三.慚愧篇.引證部》中,也有類似的用法:「一鍼投海中,求之尚可得。一失人身命,難得過於是。」意即在大海中投一根針,或許還找得到,但一個人失去了生命,卻不可能再救回來,藉以形容生命的寶貴。可以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