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油脂、指燈燭。晷、日影、日光。「焚膏繼晷」指燃燒燈燭讀書寫作一直到第二天日光出現。形容夜以繼日地勤讀不怠。語本唐.韓愈〈進學解〉。後亦用「焚膏繼晷」形容不眠不休地工作或活動。
形容不眠不休地的工作或活動。
用在「勤奮苦幹」、「勤奮向學」的表述上。
反義:玩歲愒時
參考詞語:「繼晷焚膏、燃膏繼晷」
韓愈是唐代著名文人、通六經百家之學、崇尚儒術、攘斥佛、老、以提倡古文為職志、文章自成一家、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如同中國其他讀書人一般、韓愈也希望能受朝廷重用、一展抱負與長才。他在年少時便中進士第、但因個性不適官場、一輩子在仕途中浮沉不定、頗有失志之感、〈進學解〉這篇作品就是在這樣的心情下寫成。文中敘述大學老師訓誨他的學生說:「你們要勤奮努力的學習、以後才能有成就。學問和品德都好、未來也不怕被埋沒。」話都還沒說完、就有一位學生譏笑他說:「老師、您不要騙我們了!這麼久以來、我看您已是精通六藝、每天仍是手不釋卷、大大小小的知識一絲一毫也不放過、連夜晚都點燈接著白天來讀書。結果呢?只因抨擊異教邪說、排斥佛、老思想、便遭當權者排擠、不被重用、以致生活困苦不堪。您自己有這樣的遭遇、居然還要我們專心做學問!」韓愈藉老師與學生之口、一方面譏諷為政者不能善用人才、一方面也抒發了自己懷才不遇的失落。「焚膏繼晷」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夜以繼日地勤讀不怠、後亦用來形容不眠不休地工作或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