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事,做事。前一個「事」是動詞,後一個是名詞。「無所事事」,什麼事也不做,形容閒蕩無事的樣子。語本《史記.卷五四.曹相國世家》。
01.宋.李綱〈論節制之兵〉:「苟筋骸之散,而臂指不能相運掉,則亦無所事事矣。」 02.《續資治通鑑.卷一四八.宋紀一四八.孝宗淳熙八年》:「史浩進讀〈正心篇〉,論黃帝無為天下治,帝曰:『所謂無為者,豈宴安無所事事之謂乎!』」 03.《明史.卷一三一.費聚列傳》:「時諸將在邊屯田募伍,歲有常課。聚頗耽酒色,無所事事。又以招降無功,召還,切責之。」 04.《蕩寇志》第五三回:「回家之後,無所事事,少年狂態未除,聊以入山採獵為戲。」 05.《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八回:「這位督辦,那時候正在上海游手好閒,無所事事,正好有工夫做那些不相干的閒事。」
形容閒蕩無事的樣子。
近義:遊手好閒
反義:日不暇給
參考詞語:「一無事事」
曹參在西漢時是個位高權重、聲譽良好的人,他過去隨著高祖劉邦打天下,戰功豐碩,因而被封為平陽侯,同時還被任命為齊地的相國,輔佐齊王治理封地。在齊地九年,實行黃老的無為之治,讓齊地一帶的百姓安居樂業,為當地人所稱頌。由於他治理齊地的政績良好,丞相蕭何臨終前推舉他繼任。曹參做了丞相之後,所有的大小規章都沒有任何變動,還日夜飲酒作樂,大家都覺得他什麼事也沒做,宮中顯得太平無事。有人想去勸他,卻被他灌醉了回來,沒能向他勸說。後來「無所事事」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閒蕩無事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