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目標而胡亂放箭,比喻言語或行動沒有目的。語本唐.劉禹錫〈答容州竇中丞書〉。後亦用「無的放矢」比喻毫無事實根據而胡亂地指責、攻擊別人。 △「有的放矢」
01.清.梁啟超《飲冰室合集.文集三二.中日交涉匯評.交涉乎命令乎》:「若純屬虛構,吾深望兩國當局者,聲明一言以解眾惑,如是,則吾本篇所論純為無的放矢,直拉雜摧燒之可耳!」
比喻言語或行動沒有目的。&比喻毫無事實根據而胡亂的指責、攻擊別人。
這篇〈答容州竇中丞書〉是唐代大詩人和文學家的劉禹錫,寫給容州竇中丞的回信。信中有一段內容寫到:今日的讀書人你來我往地進行言論攻防,議論嘈雜之聲如蟬鳴叫,就好像拉滿弓弦胡亂放箭,卻不知他們的目標物在哪?後來「無的放矢」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言語或行動沒有目的。亦用來比喻毫無事實根據而胡亂的指責、攻擊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