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衣,給牛隻禦寒遮雨的衣物,多用麻草編成。「牛衣對泣」指漢代王章家貧,沒有被子蓋,生大病時只能睡在牛衣之中,他自料必死,於是對妻涕泣訣別。典出《漢書.卷七六.趙尹韓張兩王傳.王章》。後用「牛衣對泣」比喻夫妻共度貧困的生活。
01.明.張岱《瑯環文集.卷四.五異人傳》:「昔日牛衣對泣,今乃富比陶朱。」 02.明.袁宏道〈述內〉詩:「玉白水清欲何為,不記牛衣對泣時?」 03.明.湯傳楹《湘中草.卷六.與展成》:「此真舊日元龍豪舉,安能效小兒曹牛衣對泣哉?」 04.清.宣鼎《夜雨秋燈錄.三集.卷二.義貓》:「翁家乏食,借貸無門,典質己盡,搔首踟躕,牛衣對泣而已。」
比喻夫妻共度貧困的生活。
近義:寒門飲恨
參考詞語:「泣對牛衣、泣牛衣」
王章是西漢人,在朝廷為官時,以敢於直言忠諫而得名。據《漢書.卷七六.趙尹韓張兩王傳.王章》記載,他出身寒微,早年還是個窮學生時,和妻子住在長安,生活極為困苦。有一次,王章病得很重,家裡卻連可取暖被子都沒有,只能睡在給牛隻禦寒用的衣物裡。這種牛衣是用亂麻編成。王章覺得自己這次一定好不了了,於是哭著和妻子訣別。王妻聽了丈夫的話,不但沒有同情哀憐他,反而把他罵了一頓,她說:「當今朝廷,有誰的才幹勝過你?現在不過是遭遇那麼一點困苦疾病,你就哭哭啼啼地無法振作,這樣怎麼做得了大事呢?」後來王章果然度過了難關,在元帝時升任為京兆尹。而當初他們夫妻二人在困頓中,病時只能以「牛衣」禦寒的那段故事,後來被濃縮成「牛衣對泣」,用來比喻夫妻共度貧困的生活,如明.張岱〈五異人傳〉:「昔日牛衣對泣,今乃富比陶朱。」便取此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