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釜,陶製的鍋具,喻平庸之物。「瓦釜雷鳴」指陶製的鍋具,本來不會發生巨大聲音,但如此平庸之物竟發出如雷的巨響,比喻平庸無才德的人卻居於顯赫的高位。語出戰國楚.屈原〈卜居〉。後亦用「瓦釜雷鳴」比喻拙劣的文章卻風行於世。 △「黃鐘毀棄」、「黃鐘毀棄,瓦釜雷鳴」
01.戰國楚.屈原〈卜居〉:「世溷濁而不清,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鐘毀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吁嗟默默兮,誰知吾之廉貞!」(源) 02.宋.黃庭堅〈再次韻兼簡履中南玉〉詩三首之三:「經術貂蟬續狗尾,文章瓦釜作雷鳴。」 03.清.顧炎武〈與友人論門人書〉:「吾行天下,見詩與語錄之刻,堆几積案,殆於瓦釜雷鳴,而叩以〈二南〉、〈雅〉、〈頌〉之義,不能說也。」
比喻平庸無才德的人卻居於顯赫的高位。&比喻拙劣的文章卻風行於世。
近義:小人得志
參考詞語:「瓦缶雷鳴、瓦釜之鳴、瓦釜鳴雷、雷鳴瓦釜」
釜,音ㄈㄨˇ。古代的一種烹飪器具。不可寫作「斧」。
戰國楚臣屈原受讒言毀謗,懷王時,放逐漢北,楚頃襄王時雖召回重用,旋又遭讒,流放江南,於是作〈九歌〉、〈卜居〉等篇,以明己志。〈卜居〉這篇是寫他一直得不到召見,理想和現實的相互矛盾,心裡感到迷惑,於是去見太卜,想借由占卜結果來解開心中的迷惑。文中屈原說他不知該怎麼做才是對的,覺得世間汙濁不清,輕薄的蟬翼被認為是重的,千鈞卻是輕的,可用以校正音律的樂器遭到毀壞拋棄,才質如瓦釜,卻發出如雷巨響,直似妖怪作聲,庸人在職;善於毀謗別人的人位居高位,賢能的人才卻沒有名聲。屈原以「黃鐘」比喻賢士,「瓦釜」比喻讒人,感嘆小人得志,世間沒人了解他的廉潔堅貞。後來「瓦釜雷鳴」用來比喻平庸無才德的人卻居於顯赫的高位。亦用來比喻拙劣的文章卻風行於世。宋朝黃庭堅〈再次韻兼簡履中南玉〉詩三首之三:「經術貂蟬續狗尾,文章瓦釜作雷鳴。」正以「瓦釜雷鳴」比喻文章之拙劣與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