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上疊床,屋下架屋。比喻重複模仿,無所創新。語本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序致》。後多用「疊床架屋」比喻重複累贅。 △「床上安床」、「屋下架屋」
01.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卷三六:「《五十家唐詩》李頎〈題璿公山池〉:『片石孤雲窺色相,清池皓月照禪心。』孤雲改作孤峰,皓月改作白月。夫既言片石,又曰孤峰,不免疊床架屋。」 02.清.袁枚《隨園詩話.補遺.卷六》:「詠桃源詩,古來最多,意義俱被說過,作者往往有疊床架屋之病,最難出色。」 03.清.惲敬〈答顧研麓書〉二首之二:「尊大人集已有三序,敬意削其不可者二篇留一篇,改其不合法字句冠集,如敬再作,是疊床架屋,深可不必。」
比喻重複累贅。貶義。
「屋下架屋」、「床上施床」是南北朝、隋唐時習慣用語,比喻沒有必要的重複累贅。例如南朝梁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記載,庾仲初作的〈揚都賦〉得到庾亮大力讚揚,一時之間人人競相抄寫,都城紙價因此大漲。謝安就說「此是屋下架屋耳」,意思是重複模仿,沒有創新。又如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序致》:「魏、晉已來,所著諸子,理重事複,遞相模斅,猶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意指從魏、晉以來,人們寫就的各家言論,往往事物或事情的道理重複,彼此相互模仿,就像在房屋之下架設房屋,床上加床,重複而沒有創見。後來「疊床架屋」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重複累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