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疾言遽色

ㄐㄧˊ ㄧㄢˊ ㄐㄩˋ ㄙㄜˋ
  1. 言語躁急,神色張皇。形容人不鎮靜的樣子。《後漢書.卷二五.劉寬傳》:「典歷三郡,溫仁多恕,雖在倉卒,未嘗疾言遽色。」《東周列國志》第三三回:「臨時變卦,如何不惱。包著一肚子氣,不免疾言遽色。」

疾言遽色

ㄐㄧˊ ㄧㄢˊ ㄐㄩˋ ㄙㄜˋ

言語急迫、神色慌張。見「疾言厲色」條。01.《後漢書.卷二五.卓魯魏劉列傳.劉寬》:「典歷三郡、溫仁多恕、雖在倉卒、未嘗疾言遽色。」(源)02.《東周列國志》第三三回:「襄公把個盟主捏在掌中、臨時變卦、如何不惱。包著一肚子氣、不免疾言遽色。」 

辨識

參考詞語:「疾言厲色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疾言厲色」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疾言厲色」原作「疾言遽色」。劉寬是東漢桓帝時的官員、他曾任司徒長史、南陽太守等職務、《後漢書》裡記載了他的事蹟。有天他騎著牛在路上走、有人將他的牛誤認為自己走失的牛、要他歸還。劉寬二話不說、將牛給了那個人、自己下來走路回家。過了幾天、那人找到真正走失的牛、才發現自己認錯了、將牛還給劉寬、並向他謝罪、劉寬非但不怪罪、反而說:「長得差不多的東西、難免會認錯、更何況您又還給我、有什麼好謝罪的呢?」這件事讓地方父老稱頌不已。劉寬當官後、對待下屬也相當寬容。如有犯錯、也只用草鞭打、目的只是在處罰、而不傷人、有好的績業也歸功於下屬。出巡地方時、常與當地文人討論經義、與地方父老閒話家常、並訓勉少年做人處事的道理、使地方人士都受到他的影響而感化。由於他這種寬厚穩重的性格、使他即使面對急迫的事、也都不會因慌張而大聲說話。《後漢書》裡用「未嘗疾言遽色」來表示劉寬、處事一直相當穩重。後來「疾言厲色」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表示言語急迫、神色嚴厲、形容人發怒樣子

書證

  1. 《後漢書.卷二五.卓魯魏劉列傳.劉寬》:「典歷三郡、溫仁多恕、雖在倉卒、未嘗疾言遽色。」(源)
  2. 《東周列國志》第三三回:「襄公把個盟主捏在掌中、臨時變卦、如何不惱。包著一肚子氣、不免疾言遽色。」

在其他地方搜尋「疾言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