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疾首痛心

ㄐㄧˊ ㄕㄡˇ ㄊㄨㄥˋ ㄒㄧㄣ
  1. 形容傷心痛恨到了極點。《南史.卷六九.虞荔傳》:「不意將軍惑於邪說翻然異計,寄所以疾首痛心。」《英烈傳》第二六回:「恆思前事,疾首痛心。」也作「痛心疾首」。

疾首痛心

ㄐㄧˊ ㄕㄡˇ ㄊㄨㄥˋ ㄒㄧㄣ

即「痛心疾首」。見「痛心疾首」條。01.《陳書.卷一九.虞荔列傳》:「不意將軍惑於邪說,遽生異計,寄所以疾首痛心,泣盡繼之以血。」02.《英烈傳》二六回:「臣竄伏東南,豈敢征國,實謀全命。恆思前事,疾首痛心。」

辨識

參考詞語:「痛心疾首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痛心疾首」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左傳.成公十三年》載,春秋時代魯成公十三年四月,因為秦國違背雙方在令狐訂立盟約,於是晉侯派呂相出使秦國,目的是斷絕兩國的盟友關係。呂相傳達內容大致上說:「晉獻公和秦穆公時,兩國關係十分密切,不但訂立盟約,還結為姻親。之後秦穆公又幫助在外流亡的晉公子重耳,返國當上國君。但是兩國為了國界問題,秦國的態度反覆,時常來犯。為了解決紛爭,最後兩國訂立『令狐之盟』,沒想到秦國不但背棄盟約,並且和楚國結盟,對上天和秦國、楚國的歷代先君盟誓說:『秦國雖然和晉國結交往來,但只追求利益,不顧其他。』事實上,楚人厭惡秦國的反覆無常,於是轉告晉國,要好好懲罰意志不專一的秦國。其他諸侯知道這件事後,也都痛恨秦國到了極點,大家都來親近晉國。晉國要秦國做個了斷,是要戰爭還是要和平共處。」同年五月,晉國和諸侯國聯軍打敗秦國。後來原文中的「痛心疾首演變成語用來指痛恨到極點。

書證

  1. 《陳書.卷一九.虞荔列傳》:「不意將軍惑於邪說,遽生異計,寄所以疾首痛心,泣盡繼之以血。」
  2. 《英烈傳》二六回:「臣竄伏東南,豈敢征國,實謀全命。恆思前事,疾首痛心。」

在其他地方搜尋「疾首痛心」

有提到「疾首痛心」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