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百結鶉衣

ㄅㄞˇ ㄐㄧㄝˊ ㄔㄨㄣˊ ㄧ

即「鶉衣百結」。見「鶉衣百結」條。01.清.孔尚任《小忽雷》第二二齣:「可憐見窮秀才,一朝天賜配,得和諧。百結鶉衣上披紅結綵。」02.《石點頭.卷五.莽書生強圖鴛侶》:「如顏子簞瓢陋巷,子夏百結鶉衣,不改其樂,便過貧窮日子,也依然快活。」

辨識

參考詞語:「鶉衣百結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鶉衣百結」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鶉衣百結」係由「鶉衣」及「百結」二語組合而成。 「鶉衣」是出自《荀子.大略》。根據記載,孔子的弟子子夏富有文才,孔子死後,他到西河講學,魏文侯相當敬重他,尊他為師。雖然如此,他仍然甘於清苦的生活,衣服像鶉鳥短禿的尾巴一樣,破舊不堪。 「百結」則是出自晉.王隱《晉書》。根據記載,西晉初年時,有一個叫董京的人,常披頭散髮,放蕩不羈。每當他到洛陽街上行乞,便撿拾碎布結成衣服穿在身上,號稱百結」,別人要給他好衣服他都不肯接受。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鶉衣百結」,用來形容衣服破爛不堪。

書證

  1. 清.孔尚任《小忽雷》第二二齣:「可憐見窮秀才,一朝天賜配,得和諧。百結鶉衣上披紅結綵。」
  2. 《石點頭.卷五.莽書生強圖鴛侶》:「如顏子簞瓢陋巷,子夏百結鶉衣,不改其樂,便過貧窮日子,也依然快活。」

在其他地方搜尋「百結鶉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