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寡、敵眾我寡。「眾寡不敵」猶「寡不敵眾」。見「寡不敵眾」條。01.《三國志.卷二六.魏書.滿田牽郭傳.郭淮》:「諸將議眾寡不敵、備便乘勝、欲依水為陣以拒之。」02.元.白樸《梧桐雨.楔子》:「昨因奚契丹反叛、差我征討、自恃勇力深入、不料眾寡不敵、遂致喪師。」
參考詞語:「寡不敵眾」
此處所列為「寡不敵眾」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周厲王施行暴政、禁止人民議論毀謗朝廷、並且任用虢(ㄍㄨㄛˊ)長父和榮夷公、但這兩人只知獨占利益作威作福、臣子芮(ㄖㄨㄟˋ)伯良夫認為這樣一來將會為國家招來大災難、於是上書勸誡周厲王。強調身為一國之君有責任為人民除禍害、作人民的榜樣、否則將招致人民的仇視和怨恨、而且君王只有一個、是抵擋不了人數眾多的百姓、這時君王的處境就危險了。後來「寡不敵眾」演變為成語、用來指人少的抵擋不過人多勢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