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樽」,典源作「尊」。「尊」同「樽」。帶著酒壺移坐到他人席上共飲,以便請教。※語或本唐.白居易〈李留守相公見過池上汎舟舉酒話及翰林舊事因成四韻以獻之〉詩。比喻主動向人求教。
01.《兒女英雄傳》第三七回:「因惦著晚飯,是舅母、岳母移樽就教給父母賀喜,他夫妻三個也不及長談,便各各脫去禮服,換上衣裳,仍到上房來伺候。」 02.《品花寶鑑》第三七回:「依我也不必,天天盡要主人費心,誰人有興,就移樽就教也可。」 03.《九命奇冤》第三四回:「因為省城耳目眾多,而且凌氏眾人多在譚村,只得要移樽就教。」
比喻主動向人求教。
參考詞語:「移罇就教」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在七十歲時所寫,內容是寫他的同榜好友李留守(李程)前來拜訪,兩人在釣船上喝酒,閒談間聊到以前在翰林院一起當差的舊事。其中「引櫂尋池岸,移尊就菊叢」,意思是說:划船上岸後,將宴席移到菊花叢中繼續喝酒聊天,說一些分別後的事情。後來「移樽就教」這句成語可能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主動向人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