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立竹竿於陽光下,可立刻見其影。比喻迅速收到成效。語出漢.魏伯陽《參同契.如審遭逢章》。
01.漢.魏伯陽《參同契.如審遭逢章》:「審專不泄,得為成道。立竿見影,呼谷傳響,豈不靈哉!」(源) 02.《封神演義》第七八回:「你說你蓮花化身,清淨無為,其如五行變化,立竿見影。」 03.《紅樓夢》第八○回:「倒有一種湯藥,或者可醫,只是慢些兒,不能立竿見影的效驗。」 04.清.朱庭珍《筱園詩話》卷一:「立意宜審某意為題所應有,某意為題所應無,……一一審擇於微,分毫不爽,於題之真際妙諦,一眼注定,不啻立竿見影。」
比喻迅速收到成效。
近義:其應若響
「立竿見影」本為古代一種測量、訂定節氣的方法。指在陽光下豎立一根竹竿,根據投射日影的長度、方位等觀察自然界的變化。因為在陽光下豎立竹竿,可立即見其影,故「立竿見影」又用來比喻迅速收到成效。此語可見於漢代魏伯陽所作的《參同契》。《參同契》為道教最早系統論述煉丹的典籍,也稱得上是全世界最早的煉丹術理論性著作,全書托易象而論煉丹,其中存在著許多先進的化學觀念,對煉丹術有重大的影響。〈如審遭逢章〉談到修煉的方法。「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古人認為世界萬事萬物都是由這五種物質所組成,此五種物質以循環的規律相互滋生,但亦相互制約。修煉時若能順應五行,並且專心一意,沒有任何遺漏,則可收快速而立即的功效。後來原文中的「立竿見影」演變為成語,就用來比喻迅速收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