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水長流」典源作「小水長流」、細、小同義;長、常義近。謂水流細而能常久流動、比喻力量微小而能持之以恆、終有所成。語本《佛遺教經》。後亦用「細水長流」形容節約使用財物、而長久不缺。
比喻力量微小而能持之以恆、終有所成。&形容節約使用財物而能長久不缺。
用在「努力不懈」的表述上。&用在「節省儉樸」的表述上。
近義:源源不斷
反義:殺雞取卵
參考詞語:「水淺長流、小水長流、小水常流」
「細水長流」原作「小水常流」。不論是做事或求學、人們通常會犯上兩個大毛病、一是躁進、一是懈怠。躁進則不從根本下工夫、妄想一步登天、如此根基不穩、日後很容易就會產生動搖。懈怠就是身體和精神的懶散放逸、一曝十寒、不論做什麼事都難有成就。在所引典源《佛遺教經》中、佛陀在入涅槃前最後向諸比丘說法、勸他們修行時要持之以恆地精進、不可貪多求快、也不可懈怠懶散、要像細小的溪水一樣持續不斷地淌流、而能穿透堅硬的岩石、如此去行、終有一天可以修成正果。後來「細水長流」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力量微小而能持之以恆、終有所成。或形容節約使用財物而能長久不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