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聲淚俱下

ㄕㄥ ㄌㄟˋ ㄐㄩˋ ㄒㄧㄚˋ
  1. 邊說邊哭。形容沉痛悲傷的情狀
    [例]說到家鄉的淪陷,他不禁悲憤得聲淚俱下。

聲淚俱下

ㄕㄥ ㄌㄟˋ ㄐㄩˋ ㄒㄧㄚˋ
  1. 邊說邊哭。形容沉痛悲傷的情狀。《晉書.卷七六.王廙傳》:「音辭慷慨,聲淚俱下。」《舊唐書.卷一○四.哥舒翰傳》:「上起入禁中,翰叩頭隨之向前,言詞慷慨,聲淚俱下。」

聲淚俱下

ㄕㄥ ㄌㄟˋ ㄐㄩˋ ㄒㄧㄚˋ

邊說邊哭。形容極度悲慟、激動。語出《晉書.卷七六.王廙列傳》。 血淚俱下」、「痛哭流涕

用法

形容極度悲慟、激動。

用在「悲痛哀傷」的表述上。

例句

  1. 老先生聲淚俱下的控訴、令人感同身受。
  2. 他一說到傷心的地方、就忍不住聲淚俱下。
  3. 看他說得聲淚俱下、所有在場的人無不動容
  4. 只要說起過去的悲慘遭遇、他就會由不得聲淚俱下。
  5. 演到傷心處、不只演員聲淚俱下、連觀眾也紛紛發出嘆息
  6. 他一見到親人、就立刻聲淚俱下地訴說自己所受的滿腹委屈。
  7. 他站在演講臺上說得慷慨激昂、聲淚俱下、只求大家能拋棄成見、共赴國難。

辨識

近義:泣不成聲淚如雨下痛哭流涕

反義:眉開眼笑笑逐顏開

參考詞語:「言淚俱下、辭淚俱下、聲淚俱咽、聲淚俱發

「聲淚俱下」及「痛哭流涕」都有哭得很傷心的意思。 「聲淚俱下」側重於邊哭邊說;「痛哭流涕」側重於盡情大哭。

聲淚俱下 痛哭流涕
○ ☓ 看他說得∼、所有在場的人無不動容。
☓ ○ 雖然做盡壞事、老闆依然不予追究、使他感動得∼。

典故說明

王彬、是王廙的弟弟、他的生平事蹟附於《晉書.卷七六.王廙列傳》下。東晉時、大將軍王敦因恃功專橫、有意篡奪元帝司馬睿的政權、於是發兵反叛、打入石頭城(今南京市)。元帝為了使王敦能停止叛亂、就派王敦的堂弟王彬去勸說。當時正值王彬的好友周顗遇害被殺、因此王彬先到周顗的墳前弔祭、痛哭了一場、然後才去見王敦。王敦見他面容憂傷的樣子、就問了原因。王彬哭著說:「剛剛我在周顗的墳前痛哭、現在心裡還很難過。」王敦聽了、很生氣的說:「周顗會有今天的下場、是他自找的、有什麼好憐憫的。」王彬說:「周顗是我們的朋友、也是一個忠臣、今天卻遭到這樣的下場、很令人感傷惋惜。」接著突然生氣的指責王敦:「你反叛作亂、殘殺忠良、意圖不軌、想要奪取政權、日後將會為家族帶來禍害。」一邊說著、一邊隨著慷慨的聲調而流下了眼淚、情緒激昂。王敦看了這樣的場面、更加生氣、本想把王彬殺了。當時王敦的另一位堂弟王導也在場、一直試圖從中調解、以平息雙方的怒氣、但王彬仍然無所畏懼、神色自若、最後王敦因為念在家族的情分上、還是放過了王彬。「聲淚俱下」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形容極度悲慟、激動。

書證

  1. 《晉書.卷七六.王廙列傳》:「因勃然數敦曰:『兄抗旌犯順、殺戮忠良、謀圖不軌、禍及門戶。』音辭慷慨、聲淚俱下。」(源)
  2. 《舊唐書.卷一○四.哥舒翰列傳》:「(翰)仍極言救忠嗣、上起入禁中、翰叩頭隨之而前、言詞慷慨、聲淚俱下、帝感而寬之。」
  3. 《明史.卷二七四.史可法列傳》:「可法每繕疏、循環諷誦、聲淚俱下、聞者無不感泣。」
  4. 清.趙翼《甌北詩話.卷八.元遺山詩》:「此等感時觸事、聲淚俱下、千載後猶使讀者低徊不能置。」
  5. 清.林則徐《林文忠公政書.江蘇奏稿.卷二.江蘇陰雨連綿田稻歉收情形片》:「並與督臣陶澍書函往復於捐賑辦漕等事、思艱圖易、反覆籌商、楮墨之閒、不禁聲淚俱下!」
  6. 《蕩寇志》第三一回:「高俅聽了、看著希真道:『道子仁兄、不料你是我救命的大恩人。』聲淚俱下、傳令開城。」

在其他地方搜尋「聲淚俱下」

有提到「聲淚俱下」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