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良莠淆雜

ㄌㄧㄤˊ ㄧㄡˇ ㄧㄠˊ ㄗㄚˊ
  1. 好苗和野草混淆夾雜。比喻好壞不分或素質參差。《清史稿.卷二六七.蕭永藻傳》:「開山發礦,多人群聚,良莠淆雜,臣通飭嚴禁。」也作「良莠不分」、「良莠不齊」、「良莠不一」。

良莠淆雜

ㄌㄧㄤˊ ㄧㄡˋ ㄧㄠˊ ㄗㄚˊ

猶「良莠不齊」。見「良莠不齊」條。01.《清史稿.卷二六七.蕭永藻列傳》:「開山發礦、多人群聚、良莠淆雜、臣通飭嚴禁。」

辨識

參考詞語:「良莠不齊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良莠不齊」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指禾苗、「」指一種俗謂「狗尾草」的雜草、這種雜草常會混在禾苗之中生長、由於葉子相似、所以在未吐穗之前難以辨認。《孟子.盡心》︰「惡莠、恐其亂苗也。」意思就是、討厭莠這種惡草、因為害怕它會冒充禾苗、讓好壞難分。後來就以莠來比喻惡人、良比喻善人、兩者外表相似、混雜而居、難以區分。如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如是我聞四》借狐神之口說:「至我輩之中、好醜不一、亦如人類之內、良莠不齊。」便說狐群之中、好壞不一、以借指人群之中、也是品行才能、高低參差。「良莠不齊」這句成語可能就是出自此處、後來用來比喻好壞參差、素質不一。

書證

  1. 《清史稿.卷二六七.蕭永藻列傳》:「開山發礦、多人群聚、良莠淆雜、臣通飭嚴禁。」

在其他地方搜尋「良莠淆雜」

有提到「良莠淆雜」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