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盡心思,專心研究,達到他人所無法達到的境地。※語本清.屈復〈論詩絕句〉二四首之一三。 △「煞費苦心」
01.清.杭世駿〈李太白集輯注杭序〉:「書來質余,方望洋驚歎,五體投地,而敢以一言半句相益乎!然其苦心孤詣,余學雖未至而心故識之。」 02.清.李重華《貞一齋詩說》:「孟東野、賈浪仙卓犖偏才,俱以苦心孤詣得之。」 03.清.翁方綱〈格調論下〉:「今且勿以意匠之獨運者言之,且勿以苦心孤詣戛戛獨造者言之。」 04.《兒女英雄傳》第一○回:「此十三妹所以挺身出來,給安龍媒、張金鳳二人執柯作伐的一番苦心孤詣也。」 05.《文明小史》第六○回:「諸公具此聰明,具此才力,現在都想趁這個出洋機會,圖個進身之階,這也是諸君的苦心孤詣,兄弟何敢辜負。」
指費盡心思,專心研究,達到他人所無法達到的境地。
參考詞語:「孤詣苦心、精心孤詣」
詣,音|ˋ。學業或技能所到達的程度、境界。不可寫作「脂」。 「苦心孤詣」及「煞費苦心」都有用盡心思的意思。
「苦心孤詣」側重孤苦鑽研後達到獨有境界;「煞費苦心」僅有費盡心思之義。 |
苦心孤詣 煞費苦心 ○ ㄨ 老王∼鑽研茶葉十五年,從種植到烘焙無一不精,終於成為著名的茶藝專家。 ㄨ ○ 為了把這個晚會辦好,他真是∼。
「苦心孤詣」的「苦心」,最早見於古詩十九首中的〈東城高且長〉:「〈晨風〉懷苦心,〈蟋蟀〉傷局促。」詩中的〈晨風〉見於《詩經》,是描述婦人思念丈夫久出不歸的詩。詩中「鴥(ㄩˋ)彼晨風,鬱彼北林。未見君子,憂心欽欽」句,婦人藉行蹤飄忽的晨風,仍然會回到樹林之中,反問遠行的夫君為何不肯回來,隱含了對現實生活的苦悶,有勞苦憂心的意思。屈復(西元1668∼1744?),清陝西蒲城人,字見心,號悔翁,晚號金粟道人。朝隆元年舉博學鴻詞,不就。沈德潛謂其不屈節,是有守之士。二十七歲出遊,行遍南北,自稱「七十有七齡,半百在行旅」。熟悉古今興亡之事,詩作多緬懷往事。著有《弱水集》。在〈論詩絕句〉中,屈復自述其創作理念,他認為自三代以後,文人都喜好美名,彼此互相輕視,而各個朝代均有傑出的人才,就像春天的繁花既多又燦爛。又自謙自己雖然像野花一樣沒什麼才華,但仍費盡心力,從事創作,希望達到別人所達不到的境界,亦不敢跟隨流俗,任意輕視宋元的詩人。後來「苦心孤詣」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費盡心思,專心研究,達到他人所達不到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