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菽麥不分

ㄕㄨˊ ㄇㄞˋ ㄅㄨˋ ㄈㄣ

即「不辨菽麥」。見「不辨菽麥」條。01.宋.林逋〈省心錄〉:「後世以文章明道、其弊至於菽麥不分、豈止不知稼穡艱難哉!」 

辨識

參考詞語:「不辨菽麥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不辨菽麥」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菽、就是豆子。麥、則是麥子。兩者都是很普通的農作物、而且形狀完全不同、極容易分辨。如果一個人連豆子、麥子都無法分辨、就是形容這個人非常無知、連基本的常識沒有。這句成語出自《左傳.成公十八年》。當時晉國發生政爭、貴族大夫欒書、中行偃為了爭奪政權、先殺了受到厲公親信的胥童、然後又殺了厲公、立襄公的曾孫周子為國君、是為晉悼公。周子時年才十四歲、根本無法親政、且有年長的哥哥、但欒書等人為了掌握政權、把周子當成傀儡、就稱讚周子十分聰明、並詆毀他的哥哥、說他十分無知、連豆子和麥子都沒辦法分辨、這樣的人怎麼可以做國君呢?後來「不辨菽麥」這句成語被用來形容人愚昧無知。亦用來比喻缺乏常識或判斷能力

書證

  1. 宋.林逋〈省心錄〉:「後世以文章明道、其弊至於菽麥不分、豈止不知稼穡艱難哉!」

在其他地方搜尋「菽麥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