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老虎般威嚴地注視著。語出《易經.頤卦》。後多用「虎視眈眈」比喻心懷不軌,如老虎般貪狠地注視著,伺機掠奪。
01.《易經.頤卦》:「六四,顛頤,吉。虎視眈眈,其欲逐逐,无咎。」(源) 02.晉.潘岳〈關中〉詩:「旗蓋相望,偏師作援。虎視眈眈,威彼好畤。」 03.《紅樓夢》第四五回:「你看這裡這些人,因見老太太多疼了寶玉和鳳丫頭兩個,他們尚虎視眈眈,背地裡言三語四的。」 04.《蕩寇志》第五二回:「濮州可動,嘉祥萬不可動。緣劉廣在兗州虎視眈眈,倘呼延兄弟偶一離開,必遭毒手。就是濮州林兄弟進兵,也須相機施行,不可鹵莽。」 05.《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一回:「然而幾人虎視眈眈的看著他,拿緞包時,總是捲起袖子。如果掉包,豈沒有一個人看穿的道理?」
比喻心懷不軌,伺機掠奪。
參考詞語:「眈眈虎視」
眈,音ㄉㄢ。眈眈,威視的樣子。不可寫作「耽」。
《易經》是《周易》的別名。頤卦的卦象為䷚,象張開的口,牙齒可見。下卦為震,象雷,象咀嚼時運動的下顎;上卦為艮,象山,象咀嚼時靜止的上顎。此卦闡釋養人養己的正道。頤卦中的六四爻,為以上養下之象,如老虎般威嚴地注視著在下的人,希望自己的心敦實守正。這樣做就不致產生災禍。後來「虎視眈眈」演變為成語,多被用來比喻心懷不軌,伺機掠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