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音ㄧˋ,動詞,穿著的意思。「衣錦還鄉」指身穿錦繡的衣服返回故鄉。形容人功成名就後榮歸故鄉。#語出《梁書.卷九.柳慶遠列傳》。 △「衣錦夜行」
01.《梁書.卷九.柳慶遠列傳》:「卿衣錦還鄉,朕無西顧之憂矣。」(源) 02.《周書.卷二八.史寧列傳》:「觀卿風表,終至富貴,我當使卿衣錦還鄉。」 03.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今日衣錦還鄉,小姐的金冠霞帔都將著,若見呵,雙手索送過去。」 04.元.鄭光祖《倩女離魂》第四折:「謝聖恩可憐,除小官衡州府判,著小官衣錦還鄉。」 05.明.高明《琵琶記》第五齣:「但願得你名登高選,衣錦還鄉,教人作話傳。」 06.《警世通言.卷六.俞仲舉題詩遇上皇》:「高才不遇,落魄堪傷。敕賜高官,衣錦還鄉。」 07.《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一:「我久不歸家了,況我落魄出來,今衣錦還鄉,也是好事;便到了家裡,再去鳳翔,不過遲得些日子,也不為礙。」 08.《醒世姻緣傳》第一八回:「六七年不到家的人,一旦衣錦還鄉,那親戚看望,送禮接風,這是形容不盡,不必說起。」
形容人功成名就後榮歸故鄉。
反義:衣錦夜行
參考詞語:「衣錦之榮、衣錦故鄉、衣錦榮歸、衣錦過鄉」
「衣錦還鄉」的「衣」作動詞,穿著的意思。「衣錦」指身著華美的衣服。錦繡華貴的衣服則是顯貴者的服飾,如《詩經.秦風.終南》:「君子至止,錦衣狐裘。」便是形容君王穿著錦衣狐裘,十分有威儀的樣子。後來在《漢書.卷三一.陳勝項籍傳》中,韓生勸項羽建都關中,項羽拒絕了,並回答:「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意思是說,一個人功成名就之後如果不回到故鄉,就好像穿著錦衣在夜裡行走,榮顯不為人知。所以「衣錦」即指功成名就之意。典源文中,傳主柳慶遠(西元458∼514),字文和,南朝梁河東解人。齊時為魏興太守、襄陽令。後蕭衍起兵,柳慶遠為之運籌帷幄,受到信任。建國後重用柳慶遠,封為雲杜侯,後累官至雍州刺史。河東為今山西境內,黃河以東之地,雍州則包括今陝西、甘肅的大部分及青海額濟納等地,柳慶遠要去雍州上任,途中必先經過家鄉,故高祖為柳慶遠餞別之時,說道:「你這次前往雍州上任,順便功成名就回到故鄉,而且西邊的疆域也因為有你鎮守,我從此沒有後顧之憂了。」後來「衣錦還鄉」被用來形容人功成名就後榮歸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