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言類懸河

ㄧㄢˊ ㄌㄟˋ ㄒㄩㄢˊ ㄏㄜˊ
  1. 說話滔滔不絕如懸河之水。比喻能言善辯。南朝齊.王僧虔〈誡子書〉:「郭象言類懸河,不自勞苦,何由至此?」也作「懸河瀉水」。

言類懸河

ㄧㄢˊ ㄌㄟˋ ㄒㄩㄢˊ ㄏㄜˊ

即「口若懸河」。見「口若懸河」條。01.《南齊書.卷三三.王僧虔列傳》引南朝齊.王僧虔〈誡子書〉:「郭象言類懸河,不自勞苦,何由至此?」 

用法

01.《南齊書.卷三三.王僧虔列傳》引南朝齊.王僧虔〈誡子書〉:「郭象言類懸河,不自勞苦,何由至此?」

辨識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口若懸河」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口若懸河原作懸河寫水」。晉朝的郭象是玄學的集大成者,喜好《老》、《莊》,十分有才學,能言善辯,口齒伶俐,曾為《莊子》作注,流傳於後世。在《世說新語.賞譽》中,記載一段太尉王衍對郭象的評語,他說:「郭象說話議論時,就像山上直瀉而下的瀑布,源源不絕的灌注而下,好像永遠不會枯竭的樣子。」後來「口若懸河」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說話滔滔不絕,能言善辯。出現口若懸河」的書證如宋.趙蕃〈贈耆英見過〉詩四首之一:「髯曾暇能過我,誦詩口若懸河。」


有提到「言類懸河」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