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豪奪巧取

ㄏㄠˊ ㄉㄨㄛˊ ㄑㄧㄠˇ ㄑㄩˇ
  1. 倚仗權勢強行搶占,或用巧妙的手段騙取他人的財物。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六.灤陽消夏錄六》:「豪奪巧取,歲以多金寄歸。」也作「巧偷豪奪」。

豪奪巧取

ㄏㄠˊ ㄉㄨㄛˊ ㄑㄧㄠˇ ㄑㄩˇ

猶「巧取豪奪」。見「巧取豪奪」條。01.明.張岱《陶庵夢憶.卷六.朱氏收藏》:「恆恐子孫效尤,以袖攫石、攫金銀,以賺田宅,豪奪巧取,未免有累盛德。」02.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六.灤陽消夏錄六》:「後其夫隨高叶飛官天長,甚見委任,豪奪巧取,歲以多金寄歸,婦藉其財,以招誘少年。」

辨識

參考詞語:「巧取豪奪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巧取豪奪」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巧取豪奪」原作「巧偷豪奪」。米黻,即米芾(音ㄈㄨˊ),字元章,宋襄陽人。舉止顛狂,故世稱為「米顛」。為文奇險,妙於翰墨,畫山水人物,自成一家。愛金石古器,尤愛奇山,世有「元章拜石」之語。據周煇《清波雜志》卷五記載,米芾十分喜愛書畫,曾經向人借古畫臨摹,等臨摹好了,再和真品一起送回去,讓古畫的主人從中挑出真品,主人往往分辨不出來,他於是用這種巧妙騙取的手段,得到了許多古書畫。《晉書.卷九二.文苑列傳.顧愷之》中提到東晉桓玄也喜歡收集古書名畫。有一次,顧愷之將畫裝在箱子彌封後寄給他,他收到後偷了裡面的畫,再將箱子恢復原狀,寄還給顧愷之。顧愷之發現畫已不翼而飛,不但不生氣,反而說畫像仙人通靈,幻化而去。而蘇軾這首〈次韻米黻二王書跋尾〉詩:「巧偷豪奪古來有,一笑誰似痴虎頭。」就是用這個例子來譏諷米芾這種不當的行為。後來「巧取豪奪」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不擇手段地取得權利、財物。

書證

  1. 明.張岱《陶庵夢憶.卷六.朱氏收藏》:「恆恐子孫效尤,以袖攫石、攫金銀,以賺田宅,豪奪巧取,未免有累盛德。」
  2.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六.灤陽消夏錄六》:「後其夫隨高叶飛官天長,甚見委任,豪奪巧取,歲以多金寄歸,婦藉其財,以招誘少年。」

在其他地方搜尋「豪奪巧取」

有提到「豪奪巧取」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