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的心。比喻純潔、善良的心地。語出《孟子.離婁下》。
01.《孟子.離婁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源) 02.唐.柳宗元〈亡姊前京兆府參軍裴君夫人墓誌〉:「每怵惕之感至焉,則又移其孝於裴氏之門,而以睦於冢婦介婦,必敬必親,下以不失其赤子之心,姻族歸厚,率由是也。」 03.《朱子語類.卷五七.孟子.離婁下》:「蓋大人之心,通達萬變而純一無偽;赤子之心,未有所知而純一無偽。」 04.明.黃尊素〈上鄒南臯先生書〉:「某以疏迂之質,僅留赤子之心,不顧世有周旋,眼有青白,亦豈能浮沉善世!」
比喻純潔、善良的心地。
孟子,西元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人。受學於子思門人,提倡王道、重仁義、輕功利、創性善之說,後世尊稱為「亞聖」,傳有《孟子》七篇。他曾經到齊、宋、滕、魏等國游說,一度擔任齊宣王的客卿,最後以所說不合王意而不見用。他主張行「仁政」,提出「民貴君輕」、「人性本善」等論說,以期說服諸侯,停止武力兼併。晚年與萬章等門人集儒家論述著書立說以終,學說對後世影響甚大,被認為是孔子儒家學說的繼承者。典源所錄是孟子說過的一句話,意思是說:一個品德修養良好的人,不會失去他做赤子時的一片純真、善良之心。「赤子之心」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比喻純潔、善良的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