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揚壯大的波濤。語出唐.韓愈〈岳陽樓別竇司直〉詩。後用「軒然大波」比喻大的糾紛或風波。
01.唐.韓愈〈岳陽樓別竇司直詩〉:「軒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源) 02.清.厲鶚〈諸公詩來兼詠山石予詩似有未盡再用前韻賦一首〉詩:「畫水最數孫知微,崩灘駭浪勢欲飛。……突如灩澦數閒屋,險如盤渦掉蛟飢。軒然大波逼簷際,諦視始覺居巖扉。」 03.清.梁啟超《飲冰室合集.文集二五.將來百論.俄德協商之將來》:「去冬十二月,俄德兩皇忽相會於德之砵丹。未幾而有兩國關於波斯之協商文牒出現,此實最近外交界之軒然大波也。」
比喻大的糾紛或風波。
反義:風平浪靜
「軒然」,是高舉的樣子;「軒然大波」指的是高揚壯大的波濤,出自於唐.韓愈〈岳陽樓別竇司直〉詩。此詩是韓愈經過岳陽樓時寫給竇庠的,詩中描寫洞庭湖的雄偉壯闊,有時湧起了高大的波濤,那波濤的壯觀,連宇宙都顯得狹隘而有所妨礙似的。波浪的高聳,簡直都要超出嵩山和華山了,那無以計數的波濤在奔騰跳躍著,彷彿在較量著誰最雄壯。後來這句成語由描述壯闊的景色,轉而形容重大的事件,用以比喻因事件而產生的大糾紛或大風波。如清.梁啟超〈俄德協商之將來〉:「去冬十二月,俄德兩皇忽相會於德之砵丹。未幾而有兩國關於波斯之協商文牒出現,此實最近外交界之軒然大波也。」文中提到協商文件的出現,在當時外交界是一個重大的事件,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