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連城之價

ㄌㄧㄢˊ ㄔㄥˊ ㄓ ㄐㄧㄚˋ
  1. 比喻極高的價值。《三國志.卷二.魏書.文帝紀》裴松之注引《魏略》:「礱之以砥礪,錯之以他山,故能致連城之價,為命世之寶。」

連城之價

ㄌㄧㄢˊ ㄔㄥˊ ㄓ ㄐㄧㄚˋ

猶「價值連城」。見「價值連城」條。01.《三國志.卷二.魏書.文帝紀》裴松之注引《魏略》:「龍淵、太阿出昆吾之金,和氏之璧由井里之田;礱之以砥礪,錯之以他山,故能致連城之價,為命世之寶。」02.《晉書.卷五五.張載列傳》:「故和璧之在荊山,隨珠之潛重川,非遇其人,焉有連城之價、照車之名乎!」

辨識

參考詞語:「價值連城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價值連城」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根據《韓非子.和氏》記載,楚人卞和自楚國山中得到一塊玉璞,奉獻給楚厲王,經玉工鑑定為普通的石頭,厲王以為卞和騙他,於是砍去卞和的左腳。厲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獻上玉璞,結果玉璞仍然被鑑定為石頭,卞和又被砍去右腳。到了文王即位,卞和抱著玉璞在荊山下大哭三天三夜,哭得淚盡泣血,文王得知這件事,命玉工把玉璞剖開,得到一塊寶玉,於是將它琢磨成璧,命名為「和氏璧」。後來這璧被戰國趙惠文王輾轉得到,秦昭襄王聞知此事,就派使者送信給趙惠文王,表示願意以十五座城池換他的和氏璧。因為這十五座城區當是相連,所以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價值連城」,用來形容物品十分珍貴。

書證

  1. 《三國志.卷二.魏書.文帝紀》裴松之注引《魏略》:「龍淵、太阿出昆吾之金,和氏之璧由井里之田;礱之以砥礪,錯之以他山,故能致連城之價,為命世之寶。」
  2. 《晉書.卷五五.張載列傳》:「故和璧之在荊山,隨珠之潛重川,非遇其人,焉有連城之價、照車之名乎!」

在其他地方搜尋「連城之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