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逼上梁山

ㄅㄧ ㄕㄤˋ ㄌㄧㄤˊ ㄕㄢ
  1. 《水滸傳》情節多提及林沖、武松、宋江等被官府所逼而走上梁山聚義造反。後遂用逼上梁山比喻被環境所迫,而做出自己不想做或不應做的事。
    [例]別以為我願意這麼做,我也是被逼上梁山,實在不得已。

逼上梁山

ㄅㄧ ㄕㄤˋ ㄌㄧㄤˊ ㄕㄢ
  1. 《水滸傳》中眾多好漢因受到官府逼迫,上梁山造反。後比喻被迫走上絕路,而做出自己不想做或不應做的事。如:「做人不要太絕,以免把他逼上梁山,做出觸犯法紀的事!」

逼上梁山

ㄅㄧ ㄕㄤˋ ㄌㄧㄤˊ ㄕㄢ

《水滸傳》中寫林冲因遭到誣陷刺配滄州,終被逼上梁山,落草為寇。典出《水滸傳》第一一回。後用「逼上梁山」比喻被迫走上絕路,而做出自己不想做或不應做的事。

用法

比喻被迫走上絕路,而做出自己不想做或不應做的事。

用在「迫於無奈」的表述上。

例句

  1. 別以為我願意這麼做,我也是被逼上梁山,實在不得已。
  2. 做人不要太絕,以免把他逼上梁山,做出觸犯法紀的事!
  3. 他之所以會做出這件不應做的事,完全是被逼上梁山,出於無奈。
  4. 如果不是長期被欺壓,這些純樸的農民不會被逼上梁山,揭竿而起。
  5. 他向警方坦承,因為長期失業,無以為生,才被逼上梁山,做出盜竊的事。

辨識

近義:鋌而走險

反義:心甘情願

典故說明

梁山,在山東省壽張、鄆城、東平三縣境內,相傳為落難英雄聚義處。縱觀《水滸傳》書中所寫的眾多好漢大都因為受到官府、惡霸的逼迫,不得已而上梁山造反,而典源取的是「林冲雪夜上梁山」的故事。林冲原本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只因太尉高俅的乾兒子高衙內看上他的妻子,就設計陷害他下獄,使得一個美滿家庭破碎。在把他刺配滄州後,又兩次派人取他性命,逼得他走投無路,只得上梁山落草為寇。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逼上梁山」,用來比喻被迫走上絕路,而做出自己不想做或不應做的事。

書證

  1. 無書證

在其他地方搜尋「逼上梁山」

有提到「逼上梁山」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