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遺臭萬年」。見「遺臭萬年」條。01.宋.謝采伯《密齋筆記》卷一:「公不喪心病狂、奈何一旦為此、若不早改圖、必且遺臭萬世!」02.明.謝肇淛《五雜組.卷一五.事部三》:「惟恐趨承之恐後、豈知其遺臭萬世乎!」
參考詞語:「遺臭萬年」
此處所列為「遺臭萬年」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遺臭萬年」原作「遺臭萬載」。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一類是以《世說新語》為代表的志人小說。劉義慶(西元403∼444)、南朝宋彭城人。為劉宋宗室、襲封臨川王。為人寡欲恬淡、雅好文史、不少的文人名士都聚集在他門下。著有《幽明錄》、《宣驗記》、《世說新語》等。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因為政局動盪、許多文人名士不能重務實而崇尚清談、品評人物之風盛行。《世說新語》就是記述當時文人名士的言談、風尚、軼聞和遺事、反映了各種人物的風貌。內容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三十六類、每類收若干則、全書共有一千多則。書中除了反映士人們的思想言行、以及上層社會的生活面貌外、更善用了比喻、對照、誇張、描繪等文學修辭技巧。在〈尤悔〉篇中提到東晉大將桓溫、有一次在休息時躺著對親信們說:「像現在這樣冷冷清清的、毫無作為、將要被晉文帝和景帝所恥笑了。人生在世、不應當這樣沒沒無聞。」接著忽然坐起來說:「難道我就這樣既不能讓美名流傳於後世、也不能讓惡名永遠流傳後世嗎?」由此可以看出、桓溫認為要讓美名流芳後世、是不容易;但是如果能讓臭名傳於後世、也應算是值得自豪的事了。這當然只是桓溫自以為是的看法。後來「遺臭萬年」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惡名永傳後世、為人所唾棄。出現「遺臭萬年」的書證如《宋史.卷四二二.林勳等列傳》:「論曰:『若乃程珌之竊取富貴、梁成大、李知孝甘為史彌遠鷹犬、遺臭萬年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