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鍥而不舍

ㄑㄧㄝˋ ㄦˊ ㄅㄨˋ ㄕㄜˇ
  1. 鍥,鏤刻。舍,捨棄停止。鍥而不舍指不斷刻下去而不停止。比喻努力不懈,堅持到底。《荀子.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晉書.卷八二.虞溥傳》:「鍥而不舍,金石可虧。」也作「鍥而不捨」。

鍥而不舍

ㄑㄧㄝˋ ㄦˊ ㄅㄨˋ ㄕㄜˇ

鍥,雕刻。舍,捨棄停止,通「」。「鍥而不舍」指一直刻下去而不停止。比喻有恆心毅力,堅持到底不懈怠。語出《荀子.勸學》。

用法

01.《荀子.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源) 02.《晉書.卷八二.列傳.虞溥》:「鍥而不舍,金石可虧。」 03.清.薛福成《出使英法義比四國日記.卷一.光緒十六年正月十六日》:「風氣既開,有志之士鍥而不舍,蘄使古今中西之學,會而為一。」 04.清.曾國藩〈送陳岱雲出守吉安序〉:「思亟問必盡善而後已,鍥而不舍,靡物不斷。」 05.清.盛大士《谿山臥游錄》卷三:「文人心思,何所不至,苟鍥而不舍,安知異日不卓然成家也。」

比喻有恆心毅力,堅持到底不懈怠。

辨識

參考詞語:「鍥不捨、鍥而弗舍

典故說明

荀子(約西元前313~前238),名況,為戰國時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其學說本於孔子,著書數萬言。荀子認為人性本惡,必須以「」教化百姓、養成美德,因此特別重視學習。他強調學習要逐漸積累、堅持不懈、專一不躁,才能有所成就,他在〈勸學〉中舉了許多例子來說明這種觀念的重要:如一顆顆的土石堆積成山後,竟然就在這裡興起風雨;一滴滴的水流匯集成淵後,竟然就在這裡長出巨大的蛟龍。就像人累積善德,心智自然提升,就可以像聖人一樣,具有完備的仁心。而走路時如果不一步一步不停地走,就無法到達千里之遠的地方;細小的流水如果沒有一點一點地積聚起來,就無法匯聚成江河大海。至於千里馬,即使再會跑,也沒辦法一躍就有十步之遠;而劣馬拉車,如果連走十天都不停下來,也可以走得很遠很遠。接著荀子又以雕刻為例,人在雕刻的時候,如果只刻了一兩刀就停下來,縱然是已經腐朽的木頭,也無法把它刻斷,但是如果堅持不懈怠地一直刻下去,即使是堅硬的金屬、玉石,也能被雕刻成想要的樣子。後來原文中的「鍥而不舍」被摘出,成為一句成語用來比喻有恆心毅力,堅持到底不懈怠。

書證

  1. 只要鍥而不舍,鐵杵也能磨成繡花針。
  2. 因為同學們鍥而不舍地努力練習,所以這次大隊接力比賽得到了第一名。
  3. 他雖然行動不便,但懷著滿腔熱血,以鍥而不舍的精神完成此次登山行程。
  4. 在警方鍥而不舍地追查下,終於破獲詐騙集團的大本營,逮捕一干人犯到案。
  5. 愛迪生在發明過程中雖然屢屢失敗,但仍鍥而不舍、努力不懈,最終使人類的生活向前邁進一大步。

有提到「鍥而不舍」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