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不勝枚舉」。見「不勝枚舉」條。01.清.梁章鉅《歸田瑣記.卷五.鼇拜》:「乃鼇拜當日自恃政柄在握、輒敢擅權骫法、邀結黨羽、殘害大臣、罪蹟多端、難以枚舉。」
參考詞語:「不勝枚舉」
此處所列為「不勝枚舉」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不勝枚舉」原作「不可枚舉」。「枚」是計算物品的單位、相當於「個」、「枚舉」即是一個個地列舉出來。宋代王楙在《野客叢書》中、追溯一些俗語的可能來源。王楙舉出古書中的相關資料、類似的說法很多、實在無法一一舉出、也就是「不可枚舉」。後來「不勝枚舉」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事物太多、不能一一舉出。「不勝枚舉」較早的書證如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卷七.藝文志脫漏》:「而宋人撰述、不見於志者、又復不勝枚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