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烈的風浪。語本三國魏.王粲〈浮淮賦〉。後亦用「驚濤駭浪」比喻險惡的環境。
01.宋.陸游〈長風沙〉詩:「江水六月無津涯,驚濤駭浪高吹花。」 02.宋.杜范〈軍器監丞輪對劄子〉:「天下大勢,如寄扁舟于驚濤駭浪之上,維楫不固,篙師不力,而安坐以幸其善濟,蓋亦難矣。」 03.明.唐順之《荊川先生文集.卷一一.書錢遇齋高尚卷》:「譬如賈人歲歲出沒于驚濤駭浪之中,既抵于岸,而得晏然。」 04.《孽海花》第二八回:「就為他們是海邊人,在驚濤駭浪裡生長的,都是胆大而不怕死。」
猛烈的風浪。&比喻險惡的環境。
參考詞語:「洪濤駭浪、駭浪驚濤、驚波駭浪、驚風駭浪」
濤,音ㄊㄠˊ。大波浪的意思。不可寫作「滔」。
「驚濤駭浪」原作「驚波駭浪」,出自於三國魏時王粲的〈浮淮賦〉。〈浮淮賦〉內容主要描述軍隊出征的壯盛場景,其中「凌驚波以高鶩,馳駭浪而赴質」二句的意思是說:出征的戰船,凌駕於高起的浪頭上,奔馳於洶湧的波濤中,勇往直前地奔赴戰場。句中的「驚波」與「駭浪」,就是指極為凶猛激烈的波浪。後來「驚濤駭浪」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猛烈的波浪,如宋.陸游〈長風沙〉詩:「江水六月無津涯,驚濤駭浪高吹花。」此外,亦可引申用來比喻險惡的環境,如:「老王的閱歷豐富,不知經歷多少驚濤駭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