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打草驚蛇」。見「打草驚蛇」條。01.明.陳汝元《金蓮記》第二九齣:「怕驚蛇打草愁將集、亡猿禍木災還及、側耳聽、停鞭立。」
參考詞語:「打草驚蛇」
此處所列為「打草驚蛇」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在宋朝鄭文寶所著的《南唐近事》一書中、曾記載這麼一個故事:王魯、南唐人、生卒年不詳、曾任當塗縣的縣令。他在任上時、貪汙收受錢財。有一天、他在府裡批示案件、其中有一個案件是地方百姓聯名控告主簿貪收賄賂。王魯看了嚇一跳、事實上收賄的不只主簿一人、他也有份、於是在卷宗上批示:「你們雖然只是用棍子打草叢、但是我就像藏身在草叢中的蛇、已經有所警惕。」這件事一經傳揚出去、成為好事的人取笑批評的話柄。後來「打草驚蛇」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行事不密、致使對方有所警覺、而預先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