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使神差
ㄍㄨㄟˇ ㄕˇ ㄕㄣˊ ㄔㄞ
冥冥中有鬼神相助。比喻被莫名力量驅使而不由自主。#語出元.李致遠《還牢末》第四折。
△「陰錯陽差」
用法
比喻被莫名力量驅使而不由自主。
用在「似有外力」的表述上。
例句
- 我實在很意外、他竟然會做出這樣鬼使神差的事。
- 提早一班搭上失事飛機、想是鬼使神差、莫可奈何。
- 小李一向小氣、今天居然主動去付帳、莫非鬼使神差。
- 分手多年、相思不忘、今日巧逢、應是上天有意、鬼使神差。
辨識
近義:不由自主、身不由己、陰錯陽差
參考詞語:「神差鬼使」
「鬼使神差」及「陰錯陽差」都指不可控制的因素所造成的結果。 「鬼使神差」指無法控制的行為;「陰錯陽差」指偶然發生的差錯。
鬼使神差 陰錯陽差 |
○ ☓ 分手多年、相思不忘、今日巧逢、應是上天有意、∼。 |
☓ ○ 他們相約在附近咖啡館碰面、竟然∼地錯過了、只好改日再敘。 |
典故說明
元明時期以水滸英雄為題材的戲劇很多、元代李致遠的《還牢末》便是其中之一。故事主角官差李孔目、因為搭救錯手打死人的梁山泊好漢李逵、被冤枉和梁山泊勾結意圖不軌而下獄、回到梁山泊的李逵得知消息後趕來救他、沒想李孔目已早一步被劉唐和史進救出。後來兩人相遇、他對李逵說:「今天能遇到你、正好像是『鬼使神差』」、意指冥冥中有鬼神相助、才能再見到李逵。後來「鬼使神差」被用來比喻事出意外、被莫名力量驅使而不由自主。
書證
- 元.關漢卿《蝴蝶夢》第四折:「孩兒、你也合把眼睜開、卻把誰家屍首與我背將來。也不是提魚穿柳歡心大、也不是鬼使神差、雖然道死是他命該、你為甚無妨礙。」
- 元.鄭廷玉《金鳳釵》第三折:「這一場鬼使神差、替別人溼肉伴乾柴、沒人情官棒好難捱。」
- 元.李致遠《還牢末》第四折:「這都是劉唐打開了牢獄、史進救了我屍骸。今日得遇你個英雄劍客、恰便似鬼使神差。」(源)
- 明.高明《琵琶記》第三七齣:「元來他也是無奈、好似鬼使神差。」
- 《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太守恨不得身子替了李參軍、說著句把話、發個甚麼喜歡出來便好。爭奈一個似鬼使神差、一個似失魂落魄。」
- 《野叟曝言》第一八回:「鸞吹驚喜道:『這真是鬼使神差、謝天不盡了。』」
- 《孽海花》第一五回:「你還想賴嗎?幾天兒在這裡穿梭似的來往、我就犯疑、這會兒、鬼使神差、活該敗露!」
《成語典》版本編號:2020_20241226
© 中華民國教育部 (Ministry of Education, R.O.C.)
使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