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 1.遺棄、排斥。如:「擯於門外」、「擯而不用」。《後漢書.卷八○.文苑傳下.趙壹傳》:「而恃才倨傲,為鄉黨所擯,乃作解擯。」唐.章懷太子.注:「擯,斥也。」 2.導引。通「儐」。《周禮.秋官.小行人》:「凡四方之使者,大客則擯,小客則受其幣而聽其辭。」
遺棄、排斥。[例]擯除、擯棄
排除、斥退。《宋史.卷二九三.王禹偁傳》:「其為文著書,多涉規諷,以是頗為流俗所不容,故屢見擯斥。」
排斥、棄除。[例]趁早擯棄這種惡習,以免以後後悔。
排斥、遺棄。漢.劉向《列女傳.卷六.齊孤逐女》:「孤無父母,擯棄於野,無所容止。」《警世通言.卷三一.趙春兒重旺曹家莊》:「我因自小務外,親戚中都以我為不肖,擯棄不納。」